-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朱微微 主治醫師
安徽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早搏,也稱為期外收縮,是心臟搏動節律異常的一種表現。它可分為功能性早搏和病理性早搏兩類。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8-01-04 15:50
早搏的發生可能源于多種因素。功能性早搏常見于健康個體,通常與生活方式有關,而病理性早搏則可能提示潛在的心臟問題。
1. 功能性因素:常見于壓力大、疲勞、咖啡因攝入過量或酒精刺激等情況,這些因素可能短暫地影響心臟的正常節律。
2. 心臟疾病:包括心肌炎、冠狀動脈疾病、風濕性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心臟病以及二尖瓣脫垂等,都可能導致早搏。
3. 其他系統疾病:例如扁桃體肥大,也可能影響心臟傳導系統,引發早搏。
4.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洋地黃或刺激性藥物也可能誘發早搏。
5. 電解質失衡:鉀、鈣或鎂等電解質水平異常也可能影響心臟電生理活動,引起早搏。
診斷早搏通常需要通過心電圖(ECG)檢查,有時還需要24小時動態心電圖(Holter監測)來記錄全天的心律變化。如果發現早搏,醫生會根據病史、體檢結果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癥狀來判斷是功能性還是病理性,并決定是否需要治療。功能性早搏大多無需特殊處理,而病理性早搏可能需要針對基礎疾病進行治療。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必要時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藥物治療或進一步檢查。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