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徐婧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傳統療法室
-
腎陰虛和腎陽虛是中醫常見的辨證類型。二者癥狀不同,區分需綜合判斷,必要時應就醫。自行用藥可能不當,影響健康。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8-04-05 16:05
1.癥狀表現:腎陽虛多有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精神萎靡等;腎陰虛常有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顴紅等。
2.發病原理:腎陽虛多因陽氣不足,腎陰虛多因陰液虧損。
3.影響因素:腎陽虛常因勞累、久病、年老等;腎陰虛多因房事不節、熱病傷陰等。
4.藥物治療:腎陽虛可服金匱腎氣丸、右歸丸;腎陰虛可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但用藥需遵醫囑。
5.調理方法:腎陽虛宜多吃溫熱食物,適當運動;腎陰虛宜清淡飲食,避免勞累。
腎陰虛和腎陽虛的區分較為復雜,建議在專業中醫指導下準確判斷和治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特約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在中醫上來說,腎虛分為腎陰虛,腎陽虛,腎精不足。腎陰虛在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眩暈耳鳴,失眠多夢,舌紅,脈細弱等,而腎陽虛多表現為腰膝酸軟,肢冷尿頻,下肢浮腫等,在臨床用藥上腎陰虛常用的有六味地黃丸,左歸丸,而是陽虛,常用的藥物有,桂附地黃丸,右歸丸等,為了保證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議你在中醫大夫的把脈辨證下,結合你自身的臨床表現,綜合評估,明確診斷以后,再選擇合理性的診療方案。
2018-06-14 1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