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骨折術后一月膝蓋復腫且疼,原因何在?
髕骨骨折手術過了大約一個月,原來消腫的膝蓋又腫了,而且比先前疼。飲食有遵照醫生囑咐,會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出現腫痛是屬于正常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藝紅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婦科
-
髕骨骨折手術后一個月膝蓋又腫又疼,可能是由于康復鍛煉不當、傷口感染、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內固定物刺激、骨折愈合不良等原因造成的。 1.康復鍛煉不當:如果在康復過程中,鍛煉強度過大或方法不正確,可能導致損傷加重,引起腫脹和疼痛。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鍛煉計劃。 2.傷口感染:若傷口受到細菌侵襲,會出現紅腫熱痛。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 3.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長時間臥床可能導致血液流動緩慢,形成血栓。可通過抗凝藥物治療,如華法林、利伐沙班等。 4.內固定物刺激:內固定材料可能對周圍組織產生刺激,引發炎癥反應。必要時可能需要調整或取出內固定物。 5.骨折愈合不良:骨折端對位不佳或營養不足等影響愈合,也會導致癥狀。需加強營養,補充鈣劑和維生素 D。 總之,髕骨骨折術后一個月膝蓋復腫且疼,需要引起重視。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 X 線、血常規、凝血功能等,以明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1-05 06:3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髕骨骨折? 髕骨是膝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中最大的籽骨。髕骨通過杠桿作用能使股四頭肌力量提高約30%,尤其在伸直膝關節的最后10°-15°時,髕骨的作用更顯重要。髕骨骨折后如處理不當將會嚴重影響膝關節的活動,甚至造成終生殘疾。由于髕骨切除后可導致永久性的膝關節功能受限。伸膝力量減弱,并可引起股四頭肌萎縮。因此髕骨骨折后應盡量保存髕骨的完整,不主張進行髕骨切除。髕骨與股骨內外髁的前方形成髕股關節,髕骨骨折后應盡量恢復關節面的平整,以減少創傷性髕股關節炎的發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