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周泉波 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胰腺中心
-
膽囊萎縮指膽囊體積縮小,功能減弱或喪失,可能由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反復刺激引起,嚴重時影響消化吸收,引發腹部不適、消化不良等癥狀,需要及時就醫評估,決定是否采取治療措施。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2018-03-09 19:49
1.病因分析: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長期存在,導致膽囊壁增厚,彈性降低,最終形成萎縮。
2.癥狀表現:腹部不適、餐后飽脹、消化不良、脂肪瀉等,嚴重者可能出現黃疸。
3.診斷方式:通過超聲檢查、CT掃描或MRI確認膽囊形態及功能狀態。
4.治療決策:若膽囊功能完全喪失,且癥狀明顯,考慮行膽囊切除術;若癥狀輕微,可通過藥物控制炎癥,定期復查。
5.生活方式調整:減少高脂食物攝入,保持規律飲食,避免過度勞累。
膽囊萎縮雖非危急重癥,但對生活質量有一定影響,必要時需通過手術治療。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囊萎縮? 慢性膽囊炎反復發作、經久不愈,致膽囊壁增厚,膽囊體積明顯縮小者,謂膽囊萎縮。此類病人常有較長的慢性膽囊炎或膽結石病史,平素癥狀不明顯,但易反復發作,經久不愈,病人除有膽區疼痛不適外,多伴有消化不良的癥狀,膽囊萎縮屬中醫學的“膽脹”范疇。《靈樞·脹論》云:“膽脹者,脅下脹痛,口中苦,善太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