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廖火城 副主任醫師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長期不吃飯可能導致血壓降低,原因包括營養缺乏、血容量不足、內分泌紊亂、心臟功能受影響、自主神經失調等。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2018-03-11 16:47
1.營養缺乏:不吃飯使身體無法獲取足夠營養,影響血管彈性和收縮功能。
2.血容量不足:進食少,水分和電解質攝入不足,導致血容量下降,血壓降低。
3.內分泌紊亂:饑餓影響激素分泌,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影響血壓調節。
4.心臟功能受影響:營養不足可能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輸出量減少,血壓降低。
5.自主神經失調:長期不規律飲食易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影響血管張力,血壓波動。
總之,長期不吃飯對健康危害大,易引發血壓異常等問題,應保持規律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