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羅來訓
廣州協佳醫院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
-
一、歷史的演變: 自Quelmalz1750年首次發表鼻中隔偏曲的文章之后,鼻中隔手術發展大致分為四個時期 1. 鼻中隔次全切除術: Langenbeck(1843),Dieffenbach(1845),Heylen(1847)等把鼻中隔的偏曲凸出部連黏膜帶軟骨一并切除,甚至造成穿孔。還有用打孔鉗作貫通切除。(顯然這是一個破壞性的手術,錯誤的治療理念決定了其被淘汰的命運) 至1882年Hartmann和Peters把切除的黏膜和軟骨重新復位到良好的位置上,改變了術后穿孔的現象。 2. 典型黏膜下切除術: 1885年,Burck-hardt首先認為可經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偏曲中隔,但首次描述黏膜下切除術的是Freer(1902),Killian(1904)則使這一手術臻于完善,成為現在通用的典型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這是一個經典術式,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有很多醫生在沿用)。與Freer相反,Killian認為鼻中隔軟骨對外鼻起支撐作用,因此手術時應保留鼻中隔的背、尾部。Killian手術至今已經沿用了一百多年,證明其有很多優點,但有喪失中隔正常的硬度和發生各種并發癥,如鞍鼻、穿孔等缺點。
2018-05-17 13:2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是鼻中隔向一側或兩側偏曲或局部突起,影響鼻腔生理功能或產生癥狀時,為鼻中隔偏曲,偏曲一般呈c形或s形,若如呈尖錐樣突起,則稱骨棘或矩狀突(spur);若呈由前向后的條形山嵴樣突起,則稱骨嵴(ridge)。鼻中隔稍有偏曲一般為正常狀態,只有當鼻中隔明顯地向一側或雙側偏曲,并由此引起某些癥狀時,才視為病變。鼻中隔偏曲可分為先天性畸形和某些病變引起的繼發性偏曲兩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