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上課常痙攣每月 2 - 3 次,可能是癲癇、低鈣血癥、腦部血管病變、神經官能癥、腦部腫瘤等所致。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8-05-26 07:45
1.癲癇: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常有肢體抽搐、意識喪失等表現。腦電圖檢查有助于診斷。治療藥物有卡馬西平、苯巴比妥、拉莫三嗪等。
2.低鈣血癥:血鈣濃度低于正常水平,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從而引起痙攣。通過血鈣檢測可明確,治療常用碳酸鈣、乳酸鈣、枸櫞酸鈣等。
3.腦部血管病變:如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狹窄等,影響腦部血液供應,可能引發痙攣。腦血管造影等檢查可輔助診斷,治療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
4.神經官能癥:由心理因素引起,身體無器質性病變,多伴有焦慮、緊張等情緒。以心理治療為主,必要時使用維生素 B1、甲鈷胺等調節神經的藥物。
5.腦部腫瘤:腫瘤壓迫神經可導致痙攣。頭顱 CT 或磁共振成像等檢查可診斷,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放療、化療等。
上課頻繁痙攣不容忽視,應盡快前往正規醫院神經內科就診,查明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