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馬拉色菌毛囊炎的診斷檢查通常包括臨床表現觀察、真菌鏡檢、真菌培養、組織病理檢查以及伍德燈檢查等。 1. 臨床表現觀察:皮損為毛囊性半球狀紅色丘疹,直徑 2 - 4mm,有光澤,周圍可有紅暈,常散在對稱分布,好發于胸背、頸、肩、上臂、腰腹部等部位。 2. 真菌鏡檢:取皮損處鱗屑或膿液,在顯微鏡下觀察,若發現圓形或卵圓形的孢子和短粗、兩頭鈍圓的臘腸形菌絲,可作為診斷依據。 3. 真菌培養:將標本接種于沙氏培養基,觀察菌落形態和顏色,有助于明確菌種。 4. 組織病理檢查:對皮損進行活檢,在病理切片中可見毛囊內大量孢子和菌絲。 5. 伍德燈檢查:部分患者皮損在伍德燈下可顯示黃白色或棕黃色熒光。 綜合以上多種檢查方法,醫生能夠較為準確地診斷馬拉色菌毛囊炎,從而為后續的治療提供依據。患者一旦出現疑似癥狀,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
2024-11-05 0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