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路永良 主治醫師
石家莊華光中醫腫瘤醫院
一級
伽瑪刀中心
-
食積是因小兒喂養不當,內傷乳食,停積胃腸,脾運失司所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脾胃病證。臨床以不思乳食,腹脹噯腐,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征。食積又稱積滯。與西醫學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生,夏秋季節,暑濕易于困遏脾氣,發病率較高。小兒各年齡組皆可發病,但以嬰幼兒多見。常在感冒、泄瀉、疳證中合并出現。脾胃虛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養的嬰幼兒容易反復發病。少數患兒食積日久,遷延失治,脾胃功能嚴重受損,導致小兒營養和生長發育障礙,形體日漸羸瘦,可轉化成疳,故前人有“積為疳之母,無積不成疳之說。《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所記載的“宿食不消候、“傷飽候是本病的最早記載。其后《活幼心書》和《嬰童百問》又分別提出了“積證和“積滯的病名。《保嬰撮要?食積寒熱》說:“小兒食積者,因脾胃虛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積。明確指出了小兒食積的發生原因。
2018-04-16 1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