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膽汁性肝硬化是一種慢性肝臟疾病,癥狀多樣,包括皮膚瘙癢、黃疸、乏力、腹脹、肝脾腫大等。 1.皮膚瘙癢:膽汁淤積導致膽鹽刺激神經末梢,引起難以忍受的皮膚瘙癢。 2.黃疸:膽紅素代謝障礙,血液中膽紅素增多,皮膚和鞏膜發黃。 3.乏力:肝功能受損,身體代謝紊亂,能量產生不足,導致疲倦無力。 4.腹脹:肝臟硬化影響消化功能,胃腸道積氣、積液,出現腹脹。 5.肝脾腫大:肝臟和脾臟淤血、增生,可在腹部觸及腫大的肝脾。 6.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容易破裂出血,表現為嘔血、黑便。 7.營養不良:消化吸收障礙,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合成減少,出現消瘦、水腫等。 膽汁性肝硬化癥狀復雜,早期可能不明顯,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肝功能檢查、腹部超聲等,以便明確診斷,盡早治療。
2024-11-05 22:3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汁性肝硬化? 膽汁性肝硬化是指由于肝內、肝外膽管疾病導致長期膽汁淤積而致之肝硬化。一般分為肝內膽汁淤積性和肝外膽管梗阻性肝硬化兩種類型,前者多為肝內細小膽管疾病引起的膽汁淤積,其中與自身免疫有關者,稱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后者多繼發于肝外膽管梗阻,稱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是膽汁性肝硬化的一種較少見類型,其病變主要為肝內細小膽管的慢性非化膿性破壞性炎癥,起病隱匿,進展緩慢,長期持續的膽汁淤積,最終演變為肝硬化。女性患者約占80%~90%,多為中年以上婦女,一般認為與自體免疫有關。本病屬中醫學“黃疸”、“積聚”、“鼓脹”等病范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