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朱微微 主治醫師
安徽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心悸,中醫稱為“驚悸”或“怔忡”,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心神不寧、氣血不足、陰虛火旺等。中藥調理旨在針對不同病因,平衡體內氣血。以下是幾種常見的中藥調理方案:
2018-04-29 18:07
1. 心脾兩虛:適用于勞累過度、飲食不規律引起的心悸,可選用歸脾湯,補益心脾,安神定悸。
2. 心陰不足:對于失眠多夢、五心煩熱所致心悸,天王補心丹有助于滋陰降火,養心安神。
3. 心陽不振:若表現為畏寒肢冷、胸悶氣短,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能溫補心陽,固攝心神。
4. 心血瘀阻:伴有胸痛、舌紫暗者,桃紅四物湯可活血化瘀,改善心悸。
5. 氣滯痰阻:對于胸悶、惡心伴隨的心悸,香砂六君子湯能行氣化痰,調和臟腑。
請注意,中藥調理需在中醫師指導下進行,個人體質差異需考慮。此外,中藥并非速效藥物,需要一定時間調理,配合合理作息和飲食。
心悸的中藥調理是個個性化的過程,不同體質和病因需選用不同的方劑。重要的是遵循醫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定期復查,以評估療效。祝您早日恢復健康!
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