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血小板數降低,平均血小板體積增加,血小板分布寬度上升和大血小板比率偏高可能是多種疾病的表現,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急性白血病等。 1.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機體產生抗體破壞血小板。患者常有皮膚瘀點瘀斑、牙齦出血等癥狀。治療常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免疫球蛋白等。 2. 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導致全血細胞減少。除血小板異常外,還可能有貧血、感染等表現。治療包括免疫抑制治療(如環孢素)、促造血治療(如雄激素)等。 3. 脾功能亢進:脾臟對血小板破壞過多。常有脾臟腫大、血細胞減少等。治療方法有脾切除、部分脾動脈栓塞等。 4.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造血干細胞異常增殖分化。患者多有貧血、出血、感染等。治療藥物有地西他濱、阿扎胞苷等。 5. 急性白血病:白血病細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常有發熱、貧血、出血等。治療包括化療(如阿糖胞苷、柔紅霉素)、造血干細胞移植等。 出現血小板相關指標異常,應及時到正規醫院血液科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以便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1-27 0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