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暴瀉是指發病急驟、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的病癥,多由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脾胃虛弱、腎陽虛衰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去除病因、調整飲食、藥物治療、中醫調理、預防并發癥等。 1.去除病因:如因感染導致,需抗感染治療;若是食物中毒,要及時清除毒物。 2.調整飲食:暫時禁食或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避免油膩、辛辣、生冷食物。 3.藥物治療:可使用蒙脫石散收斂止瀉;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調節腸道菌群;諾氟沙星膠囊抗感染(需注意 18 歲以下禁用)。 4.中醫調理:如艾灸神闕、天樞等穴位;服用藿香正氣水等中藥。 5.預防并發癥: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暴瀉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并注意休息和飲食調理,促進身體恢復。
2024-11-06 04:3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暴瀉? 暴瀉病,又名暴注,是指發病突然,以排便次數劇增,瀉下急迫為特征的內科急性病證。早在《素問》中已提到針灸治療“飧泄”。而暴瀉的針灸治療,在唐代《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中即有記載:“陰陵泉、隱白,主胸中熱,暴泄”。金元時期,《儒門事親》也強調灸水分對本證的良好療效,劉完素則用灸大椎的方法治療“寒熱水泄”。現代醫學中的急性腸炎、急性食物中毒,及某些腸道過敏所致的急性腹瀉均歸屬于本證范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