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放射性腸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癥,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營養支持、內鏡治療、手術治療及其他治療等。 1.藥物治療:可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等抗炎藥物,以減輕腸道炎癥;還可應用谷氨酰胺促進腸黏膜修復。 2.營養支持:通過腸內或腸外營養補充,保證患者的營養需求,增強身體抵抗力。 3.內鏡治療:對于出血、狹窄等情況,內鏡下止血、擴張等操作能緩解癥狀。 4.手術治療:當病情嚴重,如出現腸穿孔、腸梗阻等,需進行手術干預。 5.其他治療:包括高壓氧治療,有助于改善組織缺氧,促進腸道修復。 放射性腸炎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方法,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
2024-11-04 15:2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放射性腸炎? 放射性腸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癥。本病最常見于宮頸癌、膀胱癌、晚期大腸癌經鈷、鐳錠放射治療后,繼發率在10%~60%。多數是由于小腸和大腸對放療感受性增高所致。分別可累及小腸、結腸和直腸,故又稱為放射性直腸、結腸、小腸炎。 根據腸道遭受輻射劑量的大小、時間的長短、發病的緩急,一般將放射性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又根據射線來源放置在體內外位置的不同將其分為外照射放射病和內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腸黏膜細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動脈壁腫脹、閉塞,引起腸壁缺血,黏膜糜爛。晚期腸壁引起纖維化,腸腔狹窄或穿孔,腹腔內形成膿腫、瘺道和腸粘連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