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1.視功能改變起病較早,可能出生時已有,視力甚至下降至光感。視野進行性向心性縮小。萎縮改變開始于中周邊部,漸成管狀視野。通常10~30歲時視力中度下降但仍保持中央視野,40~50歲累及黃斑后,最后視野完全消失,患者完全失明。夜盲早發,晚期則測不出暗適應曲線,色覺紊亂,為紅綠色盲眼。2.眼底改變眼底改變可出現在嬰幼兒期,亦可較晚,甚至40歲以后只有初期的改變。眼底改變可分為3期為初期、中期、晚期。(1)初期:有輕度非典型周邊部色素性視網膜病變,由于視網膜色素上皮變性,眼底赤道及周邊部呈閃輝黃色,深部有色素顆粒,色素之間有脫色素區,故眼底呈椒鹽狀。色素不呈骨細胞狀。(2)中期:病變逐漸從周邊向后極部發展,視網膜的內層無色素,這時出現脈絡膜血管和RPE萎縮,表現小區域的脈絡膜大血管暴露。(3)晚期:脈絡膜及RPE向眼底后極部進行性萎縮。眼底的色素上皮幾乎完全被破壞,脈絡膜血管消失并萎縮,有時黃斑部僅留下一小塊脈絡膜,其邊界清楚。同時周邊部可殘留一脈絡膜小島,但到50~60歲后亦逐漸消失。由于色素上皮和脈絡膜的血管消失,眼底暴露出鞏膜的白色反光。殘留的小島可呈棕紅色,伴有周邊部的圓形或不規則的色素斑,但很少見到全眼底均為白色,無可見的脈絡膜血管。雖然脈絡膜病變明顯,視網膜及視神經常保持正常。晚期視盤可萎縮,視網膜血管可稍細。女性患者為攜帶者,典型的眼底改變與年輕的男性患者相仿。但眼底病變為靜止性,程度輕,且視力正常。眼底可表現為色素脫失及色素增生,呈椒鹽狀萎縮多位于眼底赤道部,色素顆粒大小不等,向周邊排列成串且為放射條狀。極周邊部則色素減退。有些病例黃斑部有細小的色素沉著視網膜及視盤正常。
2018-04-27 1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