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克來 醫師
曹妃甸區六農場醫院
其他
全科
-
中風患者出現大便失禁,主要與神經損傷、腸道功能紊亂、肛門括約肌功能障礙、心理因素以及藥物副作用等有關。 1.神經損傷:中風會損害控制腸道功能的神經,導致腸道的感知和運動功能異常。 2.腸道功能紊亂:中風后患者的飲食和活動改變,可能引起腸道蠕動節律失調。 3.肛門括約肌功能障礙:肛門括約肌力量減弱,無法有效控制排便。 4.心理因素:中風帶來的心理壓力和焦慮,可能影響腸道正常功能。 5.藥物副作用:部分治療中風的藥物,如某些降壓藥、抗抑郁藥等,可能影響腸道的神經調節和肌肉功能。 總之,中風患者大便失禁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中風患者,應密切關注其排便情況,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包括康復訓練、飲食調整和心理疏導等,以改善生活質量。
2024-11-06 09:55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指機體對直腸內液態和固態內容物以及氣體蓄控能力喪失,導致大便次數增多,常有腹瀉,輕者糞便排出污染內褲,重者頻頻腹瀉或排出軟便。可發生于兒童、成年和老年,且往往因腹瀉不止而去醫院就診。據調查7%的65歲以上老年人每周最少1次大便失禁,老年人在住院監護期間46%病人有大便失禁,常同時伴有尿失禁,大便失禁的婦女26%有泌尿婦科臨床問題。保持正常的大便需要多個因素的聯合相互作用,當一個或多個因子的破壞即可引起失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