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黃水瘡又稱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多由細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現為紅斑、水皰、膿皰,可伴有瘙癢和疼痛。治療需注意局部清潔、消毒、使用藥物等。 1. 病因: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皮膚破損、衛生條件差、免疫力低下等是常見誘因。 2. 癥狀:初起為紅斑或水皰,迅速變為膿皰,易破潰,流出黃色膿液,可結膿痂。 3. 診斷:根據典型皮損和病史可診斷,必要時進行膿液涂片和細菌培養。 4. 治療:局部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復方多粘菌素 B 軟膏等。癥狀嚴重者可口服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 5. 預防: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增強免疫力。 6. 護理:患病期間避免接觸水,飲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黃水瘡通常經規范治療可痊愈,但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并發癥。患者應及時就醫,遵醫囑治療和護理。
2024-11-25 18:1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晉波 主治醫師
忻州男科醫院
其他
綜合二科
-
你好,患者的情況,考慮為過敏、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可以外用藥物,要保持皮膚的清潔,不可以過多的刺激它,不可以吃魚、蝦、辣椒等食物的。
2024-11-25 18:1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黃水瘡又稱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多由細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現為紅斑、水皰、膿皰,可伴有瘙癢和疼痛。治療需注意局部清潔、消毒、使用藥物等。 1. 病因: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皮膚破損、衛生條件差、免疫力低下等是常見誘因。 2. 癥狀:初起為紅斑或水皰,迅速變為膿皰,易破潰,流出黃色膿液,可結膿痂。 3. 診斷:根據典型皮損和病史可診斷,必要時進行膿液涂片和細菌培養。 4. 治療:局部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復方多粘菌素 B 軟膏等。癥狀嚴重者可口服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 5. 預防: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增強免疫力。 6. 護理:患病期間避免接觸水,飲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黃水瘡通常經規范治療可痊愈,但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并發癥。患者應及時就醫,遵醫囑治療和護理。
2024-11-26 0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