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博煒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跟骨筋膜炎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疾病,主要由長期勞損、外傷、感染、免疫因素、解剖結構異常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休息、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康復訓練、手術治療等。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8-07-18 17:23
1.長期勞損:長時間站立、行走或運動過度,導致足底筋膜反復受到牽拉和刺激。應減少活動,注意休息。
2.外傷:足部受傷可能引發跟骨筋膜炎。受傷后及時處理傷口,避免感染。
3.感染:細菌或病毒感染可累及足底筋膜。需根據感染類型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如阿莫西林、阿昔洛韋等。
4.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影響足底筋膜。可使用免疫調節劑,如環孢素。
5.解剖結構異常:如扁平足等,易增加足底筋膜負擔。可通過矯正鞋墊改善。
6.物理治療:包括熱敷、冷敷、超聲波、沖擊波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7.康復訓練:進行足底肌肉拉伸和強化訓練,增強足底肌肉力量。
8.手術治療:對于病情嚴重、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松解筋膜。
總之,跟骨筋膜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注意日常足部護理,以促進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