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正輝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腎臟下垂,醫學上稱為腎下垂,與多種因素相關。主要包括腎窩構造異常、腎周組織松弛、腹壓變化、損傷以及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這些因素單獨或共同作用,導致腎臟位置異常下降。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2018-08-12 20:07
1.腎窩構造異常:腎窩過淺,無法穩固固定腎臟,是腎下垂的基礎原因之一。
2.腎周組織松弛:腎周脂肪減少或結締組織松弛,減弱了對腎臟的支持,促使腎臟下移。
3.腹壓變化:長期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壓的情況,或是腹壓突然降低,如分娩,均可推動腎臟向下移動。
4.損傷:高處跌落或身體遭受劇烈震動,可能造成腎臟及其固定結構的損傷,導致腎臟下垂。
5.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久坐或久站,特別是缺乏適當活動的情況下,也可能引起腎下垂。
預防和治療腎下垂的關鍵在于改善生活習慣,增強腹部肌肉力量,減輕腹壓,定期復查以監測病情變化。對于輕微腎下垂,保守治療通常足夠,無需特殊藥物干預,定期體檢觀察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