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博煒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頸椎病一般不會直接導致頸動脈硬化。頸椎病主要由頸椎退變、慢性勞損、頸椎發育性椎管狹窄等引起,會造成頸椎結構和功能改變。頸動脈硬化則多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等因素相關。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8-07-23 15:51
1. 頸椎病成因:
頸椎退變:隨著年齡增長,頸椎間盤發生退變,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骨質增生。
慢性勞損:長期低頭工作、睡眠姿勢不當等,使頸椎肌肉、韌帶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
頸椎發育性椎管狹窄:先天椎管狹窄,易使脊髓和神經受壓。
2. 頸動脈硬化成因:
高血壓:長期血壓升高損傷血管內皮,促使脂質沉積。
高血脂: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過高,易在血管壁沉積。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導致代謝紊亂,影響血管功能。
吸煙: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損害血管內皮,促進動脈硬化形成。
肥胖:體內脂肪過多,增加心血管負擔。
總之,頸椎病和頸動脈硬化是兩種不同的疾病,發病機制不同。但都需要引起重視,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改變生活方式等。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硝苯地平緩釋片等,但需遵醫囑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