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潘興飛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感染疾病科
-
食用海鮮確實存在感染肝炎的風險,尤其是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這兩種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若海鮮未充分烹飪或水源受污染,攜帶病毒的幾率增加。感染后,肝臟功能可能受損,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需重視并及時就醫。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8-07-28 18:37
1.病毒污染:甲肝和戊肝病毒常在未煮熟的海鮮中存活,尤其是貝類如牡蠣、蛤蜊等,這些生物過濾海水,可能攝入病毒。
2.水源污染:養殖或捕撈海鮮的水域若受到污染,海鮮體內易蓄積病毒,食用前徹底烹飪是預防的關鍵。
3.個人衛生:處理海鮮前后洗手,避免交叉污染,是防止病毒傳播的有效措施。
4.疫苗接種:對于高風險地區或人群,接種甲肝疫苗可有效預防感染。
5.健康監測:食用海鮮后,若出現惡心、嘔吐、黃疸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肝功能檢查。
鑒于食用海鮮存在感染肝炎的風險,建議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購買,確保海鮮新鮮且充分烹飪。一旦懷疑感染,立即尋求消化內科醫生的幫助,以獲得及時的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