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陽 主治醫師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外科
-
垂體瘤手術風險涵蓋一般手術共有的出血、感染與麻醉意外,特定風險包括腫瘤殘留、垂體功能障礙、尿崩癥、腦脊液漏及經額手術帶來的額外風險。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8-08-01 16:11
1.腫瘤殘留與復發:腫瘤組織可能無法完全清除,需后續放療,存在復發可能。
2.垂體功能減退:術后可能出現垂體激素分泌不足,需藥物替代治療,可能是暫時或永久的。
3.尿崩癥:術后常見,多數為暫時性,表現為多飲多尿,需密切監測。
4.腦脊液漏:可能導致低顱壓頭痛或顱內感染,需及時處理。
5.經額手術額外風險:較經蝶手術創傷大,增加永久性垂體功能減退、尿崩癥及神經功能損害風險。
垂體瘤手術雖旨在根除病變,但仍需警惕上述并發癥,術前充分評估,術后密切監護,以降低風險。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垂體瘤? 垂體瘤(pituitary tumors)是一組來自腺垂體和神經垂體及胚胎期顱咽管囊殘余鱗狀上皮細胞發生的腫瘤。臨床上有明顯癥狀的垂體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0%~12%,無癥狀性垂體腫瘤在尸解時被發現者較多。本病可于起病后不同時期內被發現,有輕重不等的臨床表現,大多數為無癥狀性。日益增大的瘤體壓迫可引起頭痛、視野缺損、甲狀腺或。腎上腺功能減退等綜合征,在出現這些癥狀以前就有性功能減退癥狀而就醫。第二性征的退化是本病的晚期表現,而睪丸萎縮則出現較早。國內報道老年人垂體瘤發病率存2%~12%之間,以60歲左右最多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