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羅潔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
三級
內分泌科
-
電解質紊亂的常見原因包括疾病、不良習慣、運動量過大、藥物影響、年齡因素等。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8-08-01 15:48
1.疾病:如腎臟疾病、胃腸道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會影響電解質的代謝和平衡。
2.不良習慣:長期酗酒、飲食失調、吸收不良等,可導致電解質攝入或吸收異常。
3.運動量過大:大量出汗,使體內電解質隨汗液流失。
4.藥物影響:某些利尿劑、抗生素等,可能引起電解質紊亂。
5.年齡因素: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對電解質的調節能力減弱。
了解電解質紊亂的原因有助于采取針對性預防和治療措施,如有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電解質紊亂? 電解質紊亂是指血漿中離子(Na、K、Ca、Mg、Cl、HCO3等)不在正常范圍內,導致身體出現一系列癥狀。陽離子以Na含量最高,約占陽離子總量的90%以上,對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體液的分布和轉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他的離子含量雖少但卻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