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江春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腎虛與腎積水雖同涉腎臟,但歸屬中醫與西醫不同體系。腎虛表現為腰膝酸軟等癥狀,而腎積水由尿液排泄障礙引發。兩者關聯性低,腎虛通常不會直接導致腎積水。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8-07-21 17:10
1.腎虛,中醫概念,涵蓋腎陰虛、腎陽虛,特征各異,如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或潮熱盜汗。
2.腎積水,西醫診斷,源于尿路梗阻,致腎盂擴張,常見病因包括結石、腫瘤壓迫、先天異常等。
3.腎虛與腎積水,雖均影響腎臟功能,但機制迥異,腎虛影響腎功能,腎積水則為結構異常所致。
4.腎虛治療,側重調理,常用藥物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旨在補腎固本。
5.腎積水治療,需針對梗阻原因,可能涉及藥物治療、導管置入或手術解除梗阻。
盡管腎虛與腎積水均涉及腎臟健康,但兩者間不存在直接因果聯系。腎虛治療重在調養,而腎積水需對癥下藥,解決梗阻問題。關注腎臟健康,應從預防做起,定期體檢,及時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