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重癥肌無力和多發性肌炎在發病機制、癥狀表現、診斷方法、治療手段及預后等方面存在差異。自行處理身體不適可能加重病情,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是關鍵。
2018-07-22 06:37
1.發病機制:重癥肌無力是神經肌肉接頭傳遞功能障礙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與神經介質異常有關;多發性肌炎是骨骼肌的炎癥性病變,可能與自身免疫機制相關,但具體病因不明。
2.癥狀表現:重癥肌無力主要表現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無力和極易疲勞,癥狀有波動性;多發性肌炎常有肌肉疼痛、無力、關節疼痛和肌萎縮。
3.診斷方法:重癥肌無力可通過新斯的明試驗、重復神經電刺激等檢查確診;多發性肌炎依靠肌酶檢測、肌電圖、肌肉活檢等。
4.治療手段:重癥肌無力常用溴吡斯的明、潑尼松、免疫球蛋白等;多發性肌炎常使用潑尼松、甲氨蝶呤、環磷酰胺等藥物。
5.預后:重癥肌無力經規范治療可較好控制病情,但部分可能復發;多發性肌炎部分患者可完全緩解,部分可能遺留肌肉無力。
總之,重癥肌無力和多發性肌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需通過專業檢查明確診斷,并采取針對性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