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周圍性面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其病因多樣,如病毒感染、受寒、神經損傷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針灸等。藥物治療是常用手段,包括營養神經藥物、抗病毒藥物、糖皮質激素等。但治療效果因病情輕重、個體差異而異。若身體感到不適,務必立刻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勿自行開處方。
2018-07-26 14:54
1.病因:病毒感染,如單純皰疹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等;受寒導致面神經血管痙攣;外傷引起面神經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面神經;耳部疾病,如中耳炎等。
2.癥狀:患側面部表情肌癱瘓,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口角下垂,鼓腮漏氣等。
3.診斷:通過病史、癥狀、體格檢查、電生理檢查等明確診斷。
4.藥物治療:營養神經藥物如維生素 B1、甲鈷胺等,有助于神經修復;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癱;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可減輕炎癥和水腫;改善微循環藥物如銀杏葉提取物,增加面神經血供。
5.其他治療:物理治療如超短波、紅外線等;針灸治療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周圍性面癱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情和個體情況。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多數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可恢復,但部分患者可能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