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周圍性面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通常由多種因素引起,如神經支配差異、發病機制、癥狀表現、治療方法和預后情況等。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8-07-26 14:56
1.神經支配:面神經主要支配面部肌肉,肢體的運動和感覺由其他神經如脊神經等支配,二者相互獨立。
2.發病機制:周圍性面癱常因病毒感染,如單純皰疹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等,或面部受寒、外傷等導致。
3.癥狀表現:主要為單側面部表情肌癱瘓,如額紋消失、眼裂變大、口角歪斜等,但肢體活動正常。
4.治療方法:一般采用藥物治療,如糖皮質激素(潑尼松)、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營養神經藥物(甲鈷胺),還可結合針灸、理療等。
5.預后情況:多數患者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可恢復較好,但部分病情嚴重或治療不及時者可能遺留后遺癥。
總之,周圍性面癱一般僅影響面部肌肉,不會導致肢體癱瘓。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盡快前往正規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接受專業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