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陽虛、脾虛、氣虛是中醫常見的證候,調理時可選用一些具有溫陽、健脾、補氣作用的中藥,如附子、白術、人參、黃芪、肉桂等。 1.附子:味辛、甘,性大熱,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等癥狀。 2.白術:性溫,味苦、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等作用,常用于脾虛所致的食少便溏等。 3.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對氣虛乏力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4.黃芪:性微溫,味甘,可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適用于氣虛自汗等。 5.肉桂:性大熱,味辛、甘,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的功效,對陽虛有一定調理作用。 以上中藥對于陽虛脾虛氣虛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使用中藥需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2024-11-27 1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