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糜爛性胃炎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其傳播途徑主要包括口口傳播、糞口傳播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后可能導致胃黏膜損傷,引發炎癥和糜爛。預防和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如生活習慣、藥物治療等。 1. 傳播途徑:口口傳播常見于共用餐具、接吻等;糞口傳播可能因接觸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等發生。 2. 感染機制:幽門螺旋桿菌能產生尿素酶破壞胃內酸堿平衡,其分泌的毒素損傷胃黏膜,引發炎癥和糜爛。 3. 預防措施:注意飲食衛生,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 4. 診斷方法:常用的有胃鏡檢查、尿素呼氣試驗等,以明確是否感染及病情程度。 5. 治療方法:通常采用四聯療法,即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兩種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鉍劑(如枸櫞酸鉍鉀)聯合治療。治療期間需遵醫囑,按時服藥。 總之,對于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糜爛性胃炎,應重視預防,一旦確診要積極治療,同時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以促進康復。
2024-11-06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