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小青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氣囊小腸鏡檢查對身體可能有一定損傷,如腸道黏膜損傷、出血、穿孔、感染、心血管風險等。如果身體不適,請盡快尋求醫療幫助,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2018-08-07 16:51
1.腸道黏膜損傷:鏡體可能摩擦腸道黏膜,引起輕微損傷。
2.出血:操作中可能損傷血管導致出血,一般量少可自行止血。
3.穿孔:較為嚴重,多因操作不當或腸道本身病變。
4.感染:器械消毒不徹底或腸道原有炎癥可能引發。
5.心血管風險:檢查時的緊張情緒可能誘發心血管問題。
總體來說,氣囊小腸鏡檢查雖可能帶來損傷,但在專業醫生操作下,風險通常可控。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壓力性尿失禁? 尿失禁是排尿障礙性疾患的常見癥狀,本質上是膀胱儲尿功能障礙的表現。尿失禁并非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患累及膀胱、尿道功能的結果。尿失禁的定又是指腹壓增高時(如咳嗽、大笑、提重物、體位改變等)引起的不自主漏尿現象,其過程中無膀胱逼尿肌的收縮,屬尿道原因引起的尿失禁。國際排尿控制研究協會推薦的定又為:尿失禁系一種可以得到證實的、不自主的經尿道漏尿現象,并由此給患者帶來社會活動不便及個人衛生方面的麻煩。這一定義強調了漏尿的客觀性,并將非尿道的漏尿(尿道陰道瘺、膀胱陰道瘺等)排除在外。其發病率在中老年婦女中頗高。國內外文獻報道在15%~45%之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