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博煒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關節痛、渾身無力、食欲不振持續一周,可能是風濕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內分泌疾病、腫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致。自行處理身體不適可能加重病情,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是關鍵。
2018-08-18 14:27
1.風濕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多因自身免疫異常,關節滑膜炎癥導致。常有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還可伴乏力、食欲差。檢查抗 O、類風濕因子、C 反應蛋白等有助于診斷。治療可用布洛芬、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
2.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等,病原體侵襲機體,引發炎癥反應。除關節肌肉疼痛、乏力外,常有發熱、咳嗽等。通過血常規、病原學檢查可明確。治療藥物包括阿莫西林、利巴韋林、奧司他韋等。
3.內分泌疾病:像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謝減慢。會出現乏力、食欲減退、關節疼痛、水腫等。查甲狀腺功能可診斷。治療用左甲狀腺素鈉片。
4.腫瘤性疾病:某些腫瘤如多發性骨髓瘤,腫瘤細胞破壞骨質,產生疼痛,還會影響全身狀態。骨掃描、骨髓穿刺等可輔助診斷。治療方法包括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藥物有硼替佐米、來那度胺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抗體攻擊組織器官。除關節癥狀、乏力、食欲不振外,還可能有皮疹、口腔潰瘍等。通過自身抗體檢測診斷。常用藥有潑尼松、羥氯喹等。
出現上述癥狀應引起重視,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