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葉蔚 主任醫師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婦產科
-
分娩側切口鼓泡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線結異物反應、傷口感染、局部血腫、脂肪液化、組織增生等。行用藥存在隱患,身體出現不適時,請務必咨詢醫生,科學治療。
2018-08-16 22:16
1.線結異物反應:側切口縫合使用可吸收線,部分人對其吸收不良,可能出現鼓泡。若有排異反應,不吸收的線排出后可逐漸恢復。
2.傷口感染:細菌侵襲傷口,導致紅腫、疼痛、鼓泡,甚至有膿性分泌物。需局部消毒,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甲硝唑等,具體用藥應遵醫囑。
3.局部血腫:傷口內小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腫,表現為鼓泡。較小的血腫可自行吸收,較大的可能需要切開引流。
4.脂肪液化:切口處脂肪細胞受損,發生液化,形成鼓泡。需清理液化組織,加強換藥。
5.組織增生:傷口愈合過程中纖維組織過度增生,可能導致鼓泡。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嚴重時可考慮手術修整。
分娩側切口鼓泡的原因多樣,處理方法也各不相同。若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