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廣東的,他說他們那邊地區的腎病高發和他們當地飲食有關系,想知道煲湯還能導致腎病高發?
朋友是廣東的,他說他們那邊地區的腎病高發和他們當地飲食有關系,想知道煲湯還能導致腎病高發?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少華 主任醫師
常州眼科醫院
兒童腎病
-
"在廣東地區,煲湯是當地腎臟病發病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煲湯講究“煲三燉四”,即煲湯三個小時,燉湯要四個小時。這是不對的。 其實,燉煮時間過長,導致湯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同時因為富含蛋白質,加重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從而增加腎臟負擔。"
2018-09-07 13: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春 副主任醫師
常州眼科醫院
腎病綜合征
-
"一、煲湯別超2小時 很多人覺得煲湯時間越長越營養,然而時間太長了,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在高溫環境下反而遭到破壞,而且還容易使嘌呤含量增高。 煲湯的最佳熬制時間在1小時左右最好,一般別超2個小時。 熬湯時間可以根據食材決定: ①一般肉類1.5小時:肉類燉1-1.5個小時,湯中的營養物質基本不變,時間久了反而蛋白含量會降低。 ②魚肉30分鐘:魚類熬半個小時即可,魚肉比較細嫩,湯燒到發白即可,再燉肉會變老、變粗。 ③骨頭2小時:一般骨頭湯類,推薦煲2個小時。 ④中藥40分鐘:加入中藥后煎煮的時間要控制在40分鐘之內①,人參等滋補藥材,含有功效物質,煮得過久就會分解。 二、煲湯食材別太復雜 不要以為熬湯的原料品種越多越好,事實上,單一的主材料搭配相應的副食材,燉出來的湯才會純正,比如冬瓜燉龍骨、海帶燉里脊等。 熬湯要用異味較小,鮮味足、血少的新鮮動物性原料,旺火燒開,小火烹煮,這樣湯才鮮美。 湯里如果要放蔬菜,必須等湯煲好以后再加入,煲煮數分鐘后即可,以減少維生素的損失。 三、肉湯起鍋前再放鹽 熬湯切忌先放鹽,這樣會使原料水分排出,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也會使湯水發暗,濃度不夠,鮮味不足。 肉湯應該起鍋前再放鹽,鹽放得晚,反而使肉質保持鮮嫩。 四、熬湯不用太挑鍋 很多人認為熬湯用砂鍋更好,其實無論是砂鍋還是高壓鍋,熬出的湯營養沒差太多。 只不過砂鍋慢火燉煮,氨基酸能很好地釋放到湯里,所以口感會感覺好一些。 如果為喝湯又有充足的時間,就用砂鍋煲湯。如果時間比較緊張,那就用高壓鍋。 五、 煲湯最好用冷水 有的人為了節省時間,就會直接用開水或者熱水來熬湯,但這樣熬出來的湯,味道不夠鮮美。 用開水或者熱水來熬湯,食材受熱后,表皮的蛋白質馬上凝固,里面的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溶解到湯內。 最好的熬湯用水是冷水,而且要使食材與水一起受熱,隨著水溫的變化,食材中的蛋白質慢慢溶解于水中,味道更鮮美。 六、煲湯不要亂用藥材 很多人煲湯喜歡放一些中藥材養生,但是不是所有的藥材都可以用來煲湯。 即使有些藥材可以用來煲湯,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體質。即使藥物適合個人體質,也不能盲目加入,因為中藥講究配伍,且不是越多越好。 所以,如果需要調理,最好咨詢下中醫師。畢竟是藥三分毒,“藥食同源”的食物也要注意用量。 七、煲湯要湯和料都吃 只喝湯不吃湯料是不對的,很多人煲湯的材料營養成分都已溶入湯內,湯最有營養。其實這是錯誤的。 煲了兩個小時的湯,湯水中的蛋白質含量也僅為肉中的5%左右,也就是說,95%的氨基酸或蛋白質成分,仍留在肉里面。 八、喝湯別趁熱 是不是覺得趁熱喝湯特別幸福,然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曾在《柳葉刀·腫瘤學》雜志上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 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要知道,我們的食道本身沒有漿膜,它的上皮細胞一旦癌變,很容易惡化。 如果把食物吃下去并感覺到燙,已經是在刺激和傷害食道了。所以,喝湯別著急,最好涼一涼。 九、三類人喝肉湯要注意 痛風病人、糖尿病患者:不喝濃湯。 痛風患者、糖友不宜飲用豬骨、雞肉、鴨肉等肉類食品長時間燉煮的濃湯,因為湯中過多的“嘌呤”會加重肝和腎臟的負擔。可以適當喝一些清淡的湯。 老年人:別刻意追求湯補身。 長時間煲出的肉湯,嘌呤和蛋白質含量豐富,會增加腎臟負擔。隨著年齡增長,腎小球濾過率會逐漸降低,因此,老年人喝湯腎臟更易勞累。歲數大的人不要過分追求喝湯補身子的做法。"
2018-09-07 13: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