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運動神經元病和癲癇不是同一種病。它們在發病機制、癥狀表現、診斷方法、治療策略和預后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 1.發病機制:運動神經元病是由于運動神經元受損導致的,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癲癇則是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 2.癥狀表現:運動神經元病主要表現為肌肉無力、萎縮、吞咽困難等。癲癇發作時多有抽搐、意識喪失等。 3.診斷方法:運動神經元病通過肌電圖、神經活檢等診斷。癲癇依靠腦電圖、影像學檢查等。 4.治療策略:運動神經元病目前治療以延緩病情進展為主,如利魯唑等藥物。癲癇治療多使用抗癲癇藥物,如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妥英鈉等。 5.預后:運動神經元病預后較差,病情多逐漸加重。癲癇經規范治療,多數可有效控制發作。 總之,運動神經元病和癲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需要通過專業的檢查和診斷來明確,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1-11 02:20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選擇性侵犯上下兩級運動神經元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病變范圍包括脊髓前角細胞、腦干后組運動神經元、皮質錐體細胞及錐體。臨床特點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的肌萎縮、肌無力和上運動神經元(錐體束)損害的體征并存臨床上分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進行性脊肌萎縮癥、進行性延髓麻痹及原發性側索硬化。感覺系統和括約肌功能一般不受影響。最常見的MND類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sclerosis,ALS)呈全球性分布,年發病率約2/10萬,人群患病率(4~6)/10萬同90%以上為散發病例。成人MND通常在30~60歲起病,男性多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