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長期低血糖有可能引起癲癇。這主要是因為低血糖會影響大腦的能量供應,導致神經細胞功能障礙,進而引發異常放電,出現癲癇癥狀。其發生機制涉及血糖水平過低、大腦代謝紊亂、神經遞質失衡、腦組織結構損傷以及遺傳因素等。 1. 血糖水平過低:當血糖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大腦無法獲得足夠的葡萄糖來維持正常功能,容易誘發癲癇發作。 2. 大腦代謝紊亂:低血糖會打亂大腦的正常代謝過程,影響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 3. 神經遞質失衡:低血糖可導致神經遞質如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的合成和釋放異常,影響神經信號傳遞。 4. 腦組織結構損傷:長期嚴重的低血糖可能造成腦組織的不可逆損傷,增加癲癇發作的風險。 5. 遺傳因素:部分人本身存在癲癇相關的遺傳易感性,在長期低血糖的刺激下更易發病。 總之,長期低血糖對大腦的損害不容忽視,可能成為癲癇發作的誘因之一。一旦出現低血糖癥狀,應及時補充糖分,糾正低血糖狀態。對于頻繁發生低血糖或已經出現癲癇癥狀的患者,建議及時就醫,進行全面的檢查和治療。
2024-11-12 0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