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田虹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小腸血管瘤診斷挑戰在于癥狀隱匿,易被忽略。家族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性腺發育不良(Turner綜合征)、結節性硬化患者中,小腸血管瘤發病率偏高。便血為關鍵警示信號,應考慮此病可能性。診斷需借助多種檢查手段,包括內鏡、血管造影及影像學檢查。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5-12-20 08:59
1.臨床表現識別:關注間歇性便血、貧血、腹部不適等癥狀,特別是存在上述遺傳性疾病背景時。
2.選擇性血管造影:直接顯示異常血管,對活動性出血定位準確,為侵入性檢查,風險需評估。
3.小腸鏡檢查:直接觀察小腸黏膜,發現血管瘤形態,必要時取組織活檢確認。
4.膠囊內鏡:適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無創,可全程記錄小腸內部圖像,輔助診斷。
5.CT血管造影(CTA):非侵入性,可清晰顯示血管結構,有助于定位及評估病變范圍。
小腸血管瘤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與多項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面對疑似癥狀,建議就醫進行全面評估。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小腸血管瘤的診斷比較困難,主要原因為其癥狀不明顯,易被臨床醫師所忽視,家族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性腺發育不良和結節性硬化等病的小腸血管瘤發病率較高,因此對于這些病人有便血者應考慮到小腸血管瘤的可能。
2015-12-20 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