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徐婧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傳統療法室
-
脾腎虛是常見的中醫病癥,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飲食不節、勞累過度、久病體虛、情志失調、先天不足等。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7-12-12 01:20
1.飲食因素:長期飲食不規律,偏好生冷、油膩食物,會損傷脾胃,進而影響腎的功能。
2.勞累過度:工作或生活中過度勞累,缺乏休息,易導致脾腎虧虛。
3.久病體虛:患慢性疾病時間較長,正氣損耗,脾腎失養。
4.情志失調:長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臟腑氣血運行,累及脾腎。
5.先天不足:部分人天生脾腎較弱,易出現脾腎虛的情況。
6.藥物不當:服用的補腎中藥可能不對癥,影響療效。
脾腎虛的調理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除了藥物治療,還應注意飲食、作息和情緒的調整。建議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