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文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暴瀉是一種急性內科病癥,發病突然,排便次數大幅增加,瀉下急迫。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飲食不潔、感染、腸道功能紊亂、精神因素和藥物影響。如果身體不適,請盡快尋求醫療幫助,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2017-09-08 16:10
1.飲食不潔:食用變質、受污染的食物,導致腸道細菌感染,引發暴瀉。
2.感染: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侵襲腸道,引起腸道炎癥。
3.腸道功能紊亂:腸道蠕動異常加快,消化吸收功能失調。
4.精神因素:緊張、焦慮、壓力過大等情緒影響腸道神經功能。
5.藥物影響: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導致腸道功能異常。
暴瀉發病急,對健康影響較大。一旦出現,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暴瀉? 暴瀉病,又名暴注,是指發病突然,以排便次數劇增,瀉下急迫為特征的內科急性病證。早在《素問》中已提到針灸治療“飧泄”。而暴瀉的針灸治療,在唐代《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中即有記載:“陰陵泉、隱白,主胸中熱,暴泄”。金元時期,《儒門事親》也強調灸水分對本證的良好療效,劉完素則用灸大椎的方法治療“寒熱水泄”。現代醫學中的急性腸炎、急性食物中毒,及某些腸道過敏所致的急性腹瀉均歸屬于本證范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