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賁門失弛緩癥是一種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其發病與神經肌肉功能障礙等有關。擴張治療是常見方法之一,但其復發情況受多種因素影響,如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式、術后護理、個體差異、基礎疾病等。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2015-04-08 20:12
1. 病情嚴重程度:病情越重,食管肌肉受損越嚴重,擴張后復發風險可能越高。
2. 治療方式:不同的擴張技術和器械,效果存在差異,影響復發幾率。
3. 術后護理:包括飲食調整、避免過度勞累等,若護理不當易導致復發。
4. 個體差異:患者的自身免疫狀態、年齡、身體素質等也與復發相關。
5. 基礎疾病:如存在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增加復發可能。
總體而言,賁門失弛緩癥擴張治療后有一定的復發可能,但通過規范治療、良好的術后護理及定期復查,能有效降低復發風險。患者應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賁門失弛緩癥? 由于食道下端肌層的運動障礙引起此處的食道壁無法松弛,造成食物通過障礙,胸部食道擴張呈S狀,這種情況稱為賁門失弛緩癥。以食管缺乏蠕動和食管下括約肌(LES)松弛不良為特征。目前多認為迷走神經及其背核和食管壁肌間神經叢神經節細胞變性乃至消失,使得食管下段有特殊改變,即缺少蠕動和食管下括約肌的松弛不全。臨床上賁門失弛緩癥表現為液體和固體食物的吞咽困難,餐后反食,夜間嗆咳以及胸骨后不適或疼痛。本病為一種少見病,發病率約0.6/10萬,多見于20—50歲的中青年患者,男女幾乎相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