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少華 主任醫師
常州眼科醫院
兒童腎病
-
"白蛋白丟失→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水腫→血漿有效血容量減少→血液濃縮、黏度增高 丟失的蛋白質主要是白蛋白, 因此, 致使血漿的膠體滲透壓①降低,血管內水分向高滲的組織間液移動, 而發生水腫。血漿水分外移, 使有效血容量減少, 由此導致血液濃縮, 使紅細胞比容增高, 血流量減少, 血液呈高黏滯狀態, 使血液黏度增高。(①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由白蛋白形成,其壓力穩定可保持組織液中水分向血管內回流的作用,以保持血管內水分穩定,若白蛋白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組織液回流減少而形成水腫。)"
2018-11-02 12:0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春 副主任醫師
常州眼科醫院
腎病綜合征
-
"低蛋白→肝臟代償性合成增多→Fib增多→血液高凝狀態 低蛋白血癥引起肝臟合成功能代償性增強,纖維蛋白原(Fib)合成功能也同時增強。但纖維蛋白原相對分子量較大,不能由腎臟代謝,使血中Fib蓄積,導致高凝狀態,使NS患者凝血功能產生變化,易于在靜脈形成血栓。"
2018-11-02 12:0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