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宋建博 住院醫師
威縣中醫院
二級甲等
中醫科
-
肝膽濕熱是中醫常見的病癥,多由外感濕熱、飲食不節、情志不暢、脾胃虛弱、久病不愈等因素引起。表現為脅肋脹痛、口苦、黃疸、陰部瘙癢等癥狀。 1.外感濕熱:外界濕熱邪氣侵襲人體,影響肝膽功能,出現發熱、口苦、黃疸等。 2.飲食不節:長期嗜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膩食物,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濕熱內生,影響肝膽。 3.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氣郁化火,與濕邪結合形成肝膽濕熱,常有煩躁易怒、脅肋脹痛。 4.脾胃虛弱:脾胃運化無力,水濕內停,郁久化熱,影響肝膽,出現腹脹、便溏等。 5.久病不愈:久病損傷正氣,臟腑功能失調,易生濕熱,累及肝膽。 總之,肝膽濕熱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治療上,常采用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的方法,如龍膽瀉肝丸、茵梔黃口服液等藥物,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同時,要注意飲食清淡,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病情加重。
2024-11-13 0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