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肝性黃疸一般不具有傳染性,其發生主要與肝臟疾病相關,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導致肝性黃疸的原因較多,包括肝細胞損傷、膽汁排泄障礙、膽紅素代謝異常等。 1.肝細胞損傷: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藥物性肝損傷(如對乙酰氨基酚、異煙肼、他汀類藥物)、酒精性肝病等導致肝細胞受損,影響膽紅素代謝。 2.膽汁排泄障礙:膽管結石、膽管炎、膽道腫瘤等阻塞膽管,使膽汁無法正常排泄。 3.膽紅素代謝異常:遺傳因素導致膽紅素代謝相關酶的缺陷,引起先天性膽紅素代謝障礙。 4.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免疫性疾病攻擊肝細胞,引發黃疸。 5.肝臟腫瘤:肝癌等肝臟腫瘤壓迫膽管或影響肝細胞功能,導致膽紅素代謝異常。 總之,肝性黃疸本身不傳染,但引發肝性黃疸的部分肝臟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可能具有傳染性。如果出現黃疸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2024-11-12 1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