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克來 醫師
曹妃甸區六農場醫院
其他
全科
-
自殺行為可能與多種精神疾病相關,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等。 1.抑郁癥:患者常感到極度的悲傷、絕望和無助,對生活失去興趣和樂趣,自我評價過低,可能產生自殺念頭。 2.精神分裂癥:存在幻覺、妄想等癥狀,認知和情感功能嚴重受損,可能導致自殺行為。 3.雙相情感障礙:在躁狂和抑郁狀態之間交替,嚴重的抑郁發作時自殺風險增加。 4.創傷后應激障礙: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后,反復出現創傷回憶,可能引發自殺傾向。 5.邊緣型人格障礙:情緒不穩定,人際關系緊張,自我認同混亂,容易出現自殺企圖。 總之,自殺行為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當發現身邊人有自殺傾向時,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社會的支持與關愛,通過綜合治療,提高生活質量,降低自殺風險。
2024-11-22 03:14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自殺行為? 自殺行為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自殺行為是指有意識,自愿地直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廣義的自殺行為是指包括故意自傷行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人們通常說的自殺行為常常指狹義的自殺行為。自殺的分類:自殺觀念,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