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肝病患者可通過針灸或按摩穴位來輔助調理,如太沖穴、肝俞穴、足三里穴、期門穴、行間穴等。 1.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按摩或針灸此穴能平肝潛陽、清肝利膽。 2.肝俞穴:在背部,當第 9 胸椎棘突下,旁開 1.5 寸。刺激該穴位可疏肝利膽、理氣明目。 3.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 3 寸。能調節脾胃、補中益氣,對肝臟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4.期門穴:位于胸部,當乳頭直下,第 6 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 4 寸。常按揉或針灸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5.行間穴:在足背側,當第 1、2 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有清肝瀉熱、涼血安神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針灸或按摩穴位僅能作為肝病治療的輔助手段,患者還需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規范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飲食調理、適當運動等,并定期到正規醫院復查。
2024-11-15 03:4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內病外治”的醫術。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