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邱金磊 醫師
莒南縣相溝衛生院
其他
外科
-
黃水瘡又稱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或兩者混合感染引起,具有傳染性。其癥狀表現多樣,好發于兒童,治療方法包括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等。 1.病因: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皮膚破損、衛生條件差、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易誘發。 2.癥狀:初起為紅斑或水皰,很快變成膿皰,皰壁薄易破,流出黃色膿液,結成蜜黃色膿痂。可發生在面部、四肢等部位。 3.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如直接接觸患者的皮損、共用毛巾等物品。 4.診斷: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如膿皰、膿痂等,結合實驗室檢查,如膿液涂片和細菌培養等,可明確診斷。 5.治療:局部治療可用碘伏消毒、莫匹羅星軟膏等涂抹。癥狀嚴重者需全身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 6.預防: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衣。避免接觸患者的皮損和物品。加強營養,增強免疫力。 黃水瘡雖然常見,但只要及時診斷和治療,通常預后良好。若發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1-21 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