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膽囊萎縮是膽囊發生的一種病理改變,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膽囊炎、膽結石、膽囊癌等。處理方法包括定期復查、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定期復查:通過超聲等檢查,密切觀察膽囊的大小、形態、內部結構變化,以及是否有新的病變出現。 2. 藥物治療:若存在炎癥,可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控制感染;若有疼痛,可使用解痙止痛藥如山莨菪堿。但藥物治療通常效果有限。 3. 飲食調整: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避免暴飲暴食。 4. 手術治療:當膽囊萎縮嚴重,影響膽囊功能,或存在惡變風險時,需進行膽囊切除術。 5. 心理調節:患者可能因病情產生焦慮、緊張等情緒,應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面對。 總之,膽囊萎縮需要綜合考慮病情嚴重程度、患者身體狀況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患者應遵循醫生建議,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以促進康復。
2024-12-09 04:5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囊萎縮? 慢性膽囊炎反復發作、經久不愈,致膽囊壁增厚,膽囊體積明顯縮小者,謂膽囊萎縮。此類病人常有較長的慢性膽囊炎或膽結石病史,平素癥狀不明顯,但易反復發作,經久不愈,病人除有膽區疼痛不適外,多伴有消化不良的癥狀,膽囊萎縮屬中醫學的“膽脹”范疇。《靈樞·脹論》云:“膽脹者,脅下脹痛,口中苦,善太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