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左耳垂后窩表皮下有疙瘩,可能是淋巴結腫大、皮脂腺囊腫、脂肪瘤、纖維瘤、癤腫等原因造成的。 1. 淋巴結腫大:多由耳部周圍組織感染引起,如中耳炎、牙齦炎等。炎癥刺激導致淋巴結反應性增生。表現為質地較軟、可活動的疙瘩,伴有壓痛。治療上需針對原發感染進行抗感染治療,常用藥物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等。 2. 皮脂腺囊腫: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而形成潴留性囊腫。質地中等,無壓痛,表面光滑。一般較小的囊腫無需治療,較大或反復感染的囊腫需要手術切除。 3. 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細胞構成,生長緩慢,多為良性。質地柔軟,邊界清楚,活動度好。通常無需治療,若瘤體較大影響美觀或出現疼痛,可手術切除。 4. 纖維瘤:由纖維結締組織組成,質地較硬,無壓痛。一般以手術切除為主。 5. 癤腫:多由細菌感染引起,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現為紅腫、疼痛的結節。早期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魚石脂軟膏,形成膿腫時需切開引流。 總之,如果發現左耳垂后窩表皮下有疙瘩,應避免擠壓,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2024-11-27 2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