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天山 主任中醫師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拔罐后出現水泡,可能是由于拔罐時間過長、體內濕氣較重、皮膚敏感、溫度過高、拔罐力度過大等原因造成的。 1. 拔罐時間過長:如果拔罐時間超出了正常范圍,皮膚在長時間的負壓作用下容易受損,形成水泡。一般拔罐時間應控制在 10 - 15 分鐘。 2. 體內濕氣較重:體內濕氣重時,皮膚的通透性改變,拔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水泡,這往往提示需要進一步調理體內的濕氣。 3. 皮膚敏感:有些人的皮膚較為敏感,對拔罐的刺激反應較大,容易產生水泡。 4. 溫度過高:拔罐時使用的火焰或其他加熱方式,如果溫度控制不當,可能燙傷皮膚導致水泡。 5. 拔罐力度過大:拔罐時施加的負壓過大,超過了皮膚的承受能力,也會引起水泡。 總之,拔罐后出現水泡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如果水泡較小,通常可自行吸收;若水泡較大,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處理,避免感染。同時,拔罐應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或有資質的專業人員操作。
2024-11-27 18: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患者好,病情簡介:局部起水泡可能是由于拔罐負壓引起,可以用碘伏消毒。醫師分析:根據您的描述代表是負壓造成的組織滲出,或者是時間長或者溫度高導致的。醫師建議:建議出現水泡后,不能弄破,平時不要碰到起泡的地方。以上是我的建議,由于無法全面了解病情,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
2024-11-27 22:55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內病外治”的醫術。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