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胡水龍
貴陽南明顛康醫院
癲癇科
-
腦癱又叫腦性癱瘓,是小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通常人們聽到癱瘓二字,就會想到這個人肯定是全身動不了,只能躺在輪椅上火是穿上的情形。其實大多數腦癱的病兒并不是這樣。他們表現為四肢發硬,姿勢不正常,不能完成正常的運動。而癲癇是一組由腦部細胞受損傷和全身疾病等各種原因所引起的反復發作性、短暫性腦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發作性意識障礙,抽搐,感覺、運動、精神異常或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腦癱發病多在出生前或嬰兒期,病因有:產傷、新生兒核黃膽,腦缺氧;早產等。癥狀主要是肌張力增強,外展困難,重者可見肌肉強直、攣縮、關節保持屈曲姿勢。輕者可見手的精細動作差,行走時腳后跟不能著地。此類患者多伴有語言發育及構音障礙以及斜視,約1/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抽搐及智力障礙。腦癱的病兒病情程度有輕有重,病變侵犯的部位也不一定相同。有些病兒表現為兩下肢的異常運動明顯,有些則四肢運動都有異常;有些表現為半側肢體運動異常(稱為偏癱);還有些只表現為一條腿或只胳膊的不正常。而癲癇病多伴有錯覺、幻覺、自動癥、局部肌陣攣或其它特殊感覺等。有些病兒僅表現為運功功能不正常,但也有些病兒同時合并有智力低下、癲癇、聾、盲或性格改變。有些病兒同時存在幾種異常倩況,有1/41/2的腦性癱瘓病兒合并有癲癇,四肢受累及偏癱的腦性癱瘓病兒,更容易合并存在癲癇,在治療腦性癱瘓的同時,也應服用抗癲癇藥,用藥的時間比沒有腦病變的癲癇要長。"
2019-03-30 1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