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劍萍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
三級
重癥肝病科
-
放線菌病是由放線菌引起的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疾病。早期診斷并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治療通常包括藥物、手術及支持療法。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4-12-13 09:46
1.疾病原理:放線菌是一種厭氧菌,常存在于口腔、腸道等部位,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易引發感染。
2.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青霉素、頭孢曲松等,需遵醫囑足量足療程使用。
3.手術治療:對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形成膿腫的患者,可行切開引流、病灶清除等手術。
4.支持療法:注意營養支持,增強免疫力,有助于病情恢復。
5.定期復查:監測治療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6.預后情況:面頸部放線菌病預后較好,其他類型經適當治療可減少后遺癥。
總之,放線菌病患者應盡早接受規范治療,以提高治愈率,減少并發癥。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放線菌病是由放線菌引起的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疾病。病變好發于面頸部及胸腹部,以向周圍組織擴展形成瘺管并排出帶有硫磺樣顆粒的膿液為特征。大劑量、長療程的青霉素治療對大多數病例有效,亦可選用四環素、紅霉素、林可霉素及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同時還需外科引流膿液及手術切除瘺管。常采用藥物、手術及支持療法等綜合治療措施,尤其對重癥和泛發病例在抗生素足量應用后,預后一般較好。關鍵在于早期診斷,早期、規則和足量療程用藥。面、頸部放線菌病預后良好。其他類型者適當治療后,可減少畸形等后遺癥。
2014-12-15 23:33
-